注意,学校易发传染病发病特点及防控注意事

2018-5-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旦在学校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必将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学校易发传染病知识,做好预防哦!

学校人群相对集中,是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高发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1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潜伏期:10~24天,但通常为14~16日。

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

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内易造成暴发流行。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流行特征: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甲型: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

乙型: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

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潜伏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临床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

4

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

传染源: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结核杆菌由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

发病特征: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谈中带血。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部分患都无明显病征。

5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潜伏期:潜伏期为7~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特征: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6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

潜伏期:为2~3日。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临床表现:起病急聚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

防控

不同的传染病,有着不同的流行特点,因此,应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总体来说,针对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需要做好以下三点: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隔离传染源

1、水痘: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腮腺炎: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3、流感:患病学生应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学校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切断传播途径

开窗通风,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进行消毒。

流行期间暂停集体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等校园常见传染病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学校师生在传染病防控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

应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增强健康意识,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1)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不吸烟,不酗酒,保证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2)经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

3)平时保持双手清洁,用清水及肥皂洗手。

4)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5)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它个人物品。

6)强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疾病预防能力。

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和“两坚持”:

“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提高警惕,正确应对传染病

学生本人出现或发现其他同学出现发热、呼吸较平时急促、发冷、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喉咙痛、胸痛、全身酸痛及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住宿生之间接触多,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学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及宿舍其他同学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大多数患者在感染传染病时会出现一些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被察觉。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同学出现精神萎靡或与平时表现不一致等情况时,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作为学校老师一定要把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状况视为自身的责任,在日常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密切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白殿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allyfashion.com/yzhl/6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