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培训上岗,微整形还是ldquo危

2021-3-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大,微整形市场迅速膨胀,身边做玻尿酸注射,打美白针、溶脂针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乱象也随之而来。近日,新京报记者暗访调查了多地的微整形培训班,了解到的内幕令人触目惊心。

点击音频收听

年4月,武汉的赵女士在一家私人工作室做了“线雕”整形。按照宣传,所谓线雕,是指采用植入胶原蛋白线的方式对肌肤进行提拉,不需要切开皮肤,几乎不会留下疤痕。然而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安全的医美手段,却让赵女士备受苦楚:因为劣质整形残留物压迫神经导致她长期头疼。

当赵女士想去讨说法的时候,这家美容工作室已经人去楼空。后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店主仍然在四处给人做手术,而且同时在做短期微整形培训。记者辗转联系上店主的助理,称对培训感兴趣,约店主见面。在另一个地点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眼部手术的店主珊妮。

手术室内,没有用完的药物瓶和纱布随处摆放。店里除了一个培训机构标牌外,没有发现任何执照信息。店主珊妮说,交元可以成为学员,只需要接受三到五天的针剂课程培训,就可以开一个微整工作室,后续还可以进修线雕、手术等课程。她还说,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做这行不吃亏。

在暗访中,店里的学员也表示,没有执照、资质没关系,大不了抓起来罚几万。相对利润来说,风险并不大。

受害者赵女士了解到店主珊妮在外地行医,先后两次在上海、广州报案。广州白云区卫检部门介入调查后,对涉事非法行医者作出行政处罚,罚款两万元。上海长宁区警方以无管辖权为由,将此案发回武汉江汉区警方。武汉江汉区公安分局表示,事情属于医疗纠纷,不属于他们的处理范围,江汉区卫计委已经介入调查。

根据医美平台新氧年报告,目前国内有将近万医美消费者,市场规模达亿元。但是,平均每百万人中,只有2.88位整形外科医生,黑市商家是正规商家规模的十倍以上。近年来,微整形安全事故频发,各种非法微整形工作室成为医疗事故重灾区。很多人认为微整形不需要开刀,风险不会太大,真的是这样吗?

微整形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

微整形其实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即使只是注射,不开刀,对身体也是有破损,这就涉及到消毒、传染病的专业处理。另外,注入到组织里边的东西是不是会引起过敏或者有毒害作用,这些都需要专业医疗机构里的专业医师来把握。

其中一种风险,注入的物品有可能引起中毒或是过敏反应。如果不是专业的医疗机构跟医师,他缺乏对这方面问题的提前判断和风险管控,因此出现风险的几率就大。另外,一旦出现风险进行救治,是不是专业的人员、有没有专业的器械设备,效果是千差万别的。以前有过一个案例,药品是什么说不清楚,也没有相应的说明书,做完之后消费者身体不舒服,小诊所的人就让她观察观察,结果发现处理不了,医院送。但是,由于耽误了时间,处置不得当,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后导致消费者死亡。

第二种风险,注射之后,造成局部神经损伤、局部血管堵塞,这种案例更加常见。

做微整形需要经过什么培训,取得什么执照?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

按照法律规定,微整形也是医疗行为,医疗行为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正规的执业医师操作。不管学三天还是学三年,只要不是正规医疗机构,不是执业医师,就是违法。

国家对整容行业的监管情况怎么样?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

涉及到非法行医,直接就移送公安部门。经济处罚方面,法律也有明确规定。无证医疗机构最高罚款1万元,非执业医师执业最高罚款10万元。这个罚款额度的震慑作用实际不大,单凭一次罚款并不能整治乱象,关键要进行综合治理。

有了违法记录,以后就让他们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现在,按照法规要求给予处罚,这还不算完。管理部门还会把这个处罚结果按照工作流程对社会进行公示。某个机构、某个人曾经非法行医、接受过什么处罚都有记录,作为案底。按照规定,违法两次以上,第三次直接追刑。

另外还要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违法信息会自动地被不同部门抓取、纳入到失信人名单里,之后会在社会保障、相应权益上予以体现。

消费者该如何识别非法行医,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副所长刘劲松:

如果不知道一个诊所是不是正规,可以到卫生健康委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allyfashion.com/yzcs/9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