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智文摘天下第一穴,包治百病的万

2021-1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这个穴位,称它为天下第一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这一个穴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治疗,但是如果用按摩或针灸的方法错误是会大打折扣的。

这个穴位就是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身热、头痛、咳嗽、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耳聋、口眼歪斜、痄腮、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癫痫、痛经、瘾疹、肩臂疼痛等。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早中晚各3次。多按效果更佳。或是以木制或牛角制按摩棒按摩效果亦佳。禁忌:怀孕忌按此穴,以防子宫强力收缩流产。合谷穴的6大功效

01

止痛大穴

合谷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这个穴位来止痛。牙痛都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命。现在合谷穴帮你治疗这个要命的疼痛啦。在施治的时候应该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边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侧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如果患牙龈炎引起牙龈肿痛,并且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头痛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患病后一日发作数次,同时出现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按摩疗法,可获良好效果。由于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大肠经从食指经过手、臂、肩、颈,一直到头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这些部位的疼痛不适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缓解。直接艾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等等。大肠经又为多血多气之经,所以按摩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还可以行气活血,有效治疗行经疼痛,有痛经烦恼的女士不妨试试。

02

五官科圣药

中医针灸《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所谓“面口合谷收”,即是说凡是头部、面部的疾病,像头痛、牙痛、发热、口干、流鼻血、颈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治疗面瘫,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过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穴,以缓解症状。总之,合谷穴就是对付五官科疾病的圣药。合谷穴应用于颜面五官的损美性病变中。如治疗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痤疮、酒糟鼻、皮肤过敏等疾病,都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治疗雀斑和脸部皮肤问题上,也可每天按摩两手合谷穴各30--50次,以产生的酸胀感传达到上肢为度,日久就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明显功效。

03

肠、胃神药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又因为它们是同名经,二者“同气相求”,因此刺激合谷穴能调经气,对于治疗胃腑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有显著疗效。例如胃痛、呕吐、便秘、呃逆、腹泻等。合谷穴就是你手边的肠胃神药!如果你经常恶心、呕吐,你就刺激合谷穴吧,它能宽中理气,引浊气下行,全方位调理您的肠胃。如果您饮食不规律,常常腹泻,腹痛,腹胀,您就按揉合谷穴吧,它能止痛镇静,宣通人体气血。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不消化,你也可以艾灸或者按揉合谷穴,它能通肠化气,清理肠内垃圾,排除肠内毒素,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增强肠动力。

04

退烧强肺圣药

艾灸合谷穴,能贯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我们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艾灸或者点按合谷穴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人体上有几个退热的特效穴位: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退热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可以称它们是人们身体上的“安乃近”。当你开始有感冒症状的时候,可以按摩合谷穴,左右各按压次。按压力度要稍重,使其有酸麻感。按摩后喝一杯温开水,使身体微微出汗,感冒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不少小孩和中老年人,经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经常出虚汗,睡觉时也出很多汗,还特别容易感冒,往往是高烧,或者外热内寒,或者上热下寒,这些症状都是肺受到亏损的表现。要彻底使肺健康起来,还要去根,那就要坚持艾灸合谷穴。

05

预防中风、高血压

中风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肠属金,金克木,而肝属木,当肺和大肠的功能失调的时候,肝失去约束,进而产生与肝相关的病症,如中风、抽搐、口眼歪斜、头晕、眩晕等。如果经常用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使肺和大肠的气机保持顺畅,一旦因情志或饮食等原因产生肝火,顺畅的肺和大肠的气机就会使肝火平复下来。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你这一辈子就得不了脑中风,不会得脑梗、也不会得脑出血什么的。艾灸或者按摩合谷穴也可以防治高血压。

06

急救大穴

合谷穴还是一个急救穴。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二三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在实际取穴时,我们常用两个简便的方法:(1)拇指、食指合拢,虎口上肌肉的最高处即是;(2)把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穴同灸,一样疗效!教你一招“封住涌泉穴”,能自动打通12经络,百病自然消!一位养生者的亲身感悟想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先来认识一下“涌泉穴”吧,这样更容易理解。涌泉穴在人的足底前三分之一中间处,在足底人字沟里。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在中医经络学中,涌泉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中医认为涌泉穴是我们人体生命的泉眼。很多人知道这样一句话:“人老脚先老,治病先治脚”,而脚的正中心是涌泉。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主水,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而肾经的起始之穴就是涌泉。由此可见,涌泉穴可谓集多个“重中之重”于一身。中医认为涌泉穴有这样的功效:通关,开窍,安神,镇静,其主治病症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等。为什么古人把这个在人体最低的位置的穴位叫做“涌泉”。我们都知道,泉水是向上喷出的叫做泉水。我们都知道济南有七十二泉,那一个泉水都是从地下喷出地面的。而在我们的足底,我们天天都在行走,即便是不行走,足底基本上也是向下的,除非我们有意的把足底朝上,否则,足底相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都是在最下面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想想,如果我们把这个穴位打开,那么,我们体内的经气是向下流出了,就好像老师告诉我们把病气从涌泉穴排出一样,这样,就不能称之为“泉"字了。我们都知道,古人对于一个名字的运用是非常谨慎的,为什么要把这个人体最低位置的穴位叫“涌泉”呢?上个月,由于很多的原因,我患肺炎,由于开始在外面出门,加上我自己的大意,没有去理会这个病,因为以前我从来都不把疾病当一回事,所谓病了,就是坚持三天不吃药,一般靠自己的抵抗能力,或者是我十分相信我的修行能力,相信自己的真气会把疾病赶走。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都是这样面对疾病的。一般来讲都是在三天之内不药而愈的。这次得病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根本就没有把这个病当成一回事。该做什么做什么,就是不吃药。也许是天意吧,这次疾病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很快的痊愈,而且是变本加厉,越来越厉害,加上我在外面有些劳累。病情一天天的在加重中。最后病情发展到我每天咳嗽的不能睡觉了,而且,全身痛疼,整个胸部疼的不敢咳嗽。每次咳嗽的时候,首先要用双臂紧紧地夹住自己的胸部,然后再去咳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我的肺在呼吸是舒张收缩时与胸膜的接触分离的过程。我知道我的胸膜已经发炎了。这时,我才知道我的病已经不轻了。这时我才想起治疗了。这时我已经回到家里,于是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治疗,中西医一起来,用最低级的抗生素,然后配上中草药。这样连续治疗了六天,症状减轻了。我也就把药停下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找到自己体内的良药。医院的医生都在劝我还要继续吃药,不能停药啊。我都是笑笑,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病情。虽然症状缓解了,但是,每天的咳嗽咳痰还是很多,尤其的自己的咽喉部就好像摸了辣椒面一样。咽喉部稍有一点痰,马上就咳嗽不止,直到把那点痰咳嗽出来才能停止。我自己明白这时典型的肾水不济的现象。当时肺气非常的虚弱,有的时候想用力把自己嘴里的痰吐出去,结果把痰吐到嘴边。根本不能象以前那样可以把一口痰吐得很远的地方。该怎样治疗自己的这个病?该从哪里下手?我慢慢的思考这个问题。病情还是那样,没有进展,也没有加重。上个周五,我在网上和一位同行聊天。在聊天中,他谈起这些天他遇见一位行脚僧。光着脚行走,而且,身体非常的健康。他说他问过他行走的秘诀在哪里,那位行脚僧只是告诉走路时用脚后跟着地。别的什么再也不说了。他告诉我也可以让脚后跟着地走走看,也许能好。说实在的,我根本不信这个话。因为理论上讲不通的。晚上我在散步的时候,又想起了这个话。我在思考既然行脚僧这样走自有他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不会轻易讲出来的。这个秘密在哪里?我边走边思考。我知道整个脚底只有一个穴位,那就是涌泉穴。难道与这个涌泉穴有什么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常思,我豁然明白了。上面我的疑问一个个被我自己破解。我也明白该怎样去治疗我的病了。当晚我回到家里,向老天借了一点无形的土气,(下面有介绍无形土气)把涌泉穴封死。结果效果很快就出来了,十分钟后,我的两只脚开始发热,是整个脚都发热,这股热气从脚部开始,顺着三阴经上行,接着又沿着督脉上行。半小时后,整个腰部热乎乎的,十分的舒服。接下来就是后背开始出汗,头部开始出汗,前胸出汗,我这才明白“涌泉”的意义,原来是当把涌泉穴封死后,足下的一阳初起,顺着经脉上行到前胸后背头部出汗了,这不是喷泉是什么?要知道,我封死涌泉穴后,我没有处在静坐当中,就是在正常状态当中。这个结果我还是没有完全确认。因为,这也许是巧合。本来那几天的天气就闷热,也许是巧合。第二天早晨,我就发现,我的痰少多了,咳嗽也轻多了。当晚我还是按照自己所悟的去做,结果还是一样,阳气从足底开始上行,经过督脉到任脉。整个身体的是热乎乎的。当阳气经过前胸后背头部的时候,还是出汗,出汗如泉涌。第三天,我的病情几乎没有了,只是偶尔的咳嗽,痰非常的少。晚上我还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结果还阳气是那样运行。这是我突然发现,我以前因骑摩托车引起的膝关节疼痛不疼了。而且在膝关节周围出现好几个大大的红点,稍微有一点痒。我知道,这是把里面的病排出来的表现。我以前的脚汗特别的厉害,即便是冬天也是很厉害的。所以,我的鞋垫几乎需要一天一换。而今天发现这几天我的鞋垫没有换,自己拿出鞋垫一看,干干的,我的脚汗竟然也好了。昨晚我还是这样做的,每晚拿出以前散步的时间,还是照常去散步,只是,借无形的土把涌泉穴封死去行走。真是舒服极了!我终于明白古人把这个穴位叫“涌泉”的用意了。封死涌泉穴后,“泉水”才能在身体的上面喷出来,太妙了,封死涌泉穴,阳气从足底就发出来,这不正符合《震》卦的一阳初起的意义。很多网友搞不懂怎样用无形的“土”封住涌泉穴,它的决窍就是:走路时脚跟走路,这样走路时,为了维持平衡,人的脚趾会暗暗的翘起来,这样就能拉紧的肌肉,无形中起到一个封住涌泉穴的作用。还有一种方法是搓涌泉穴,可能有网友会问,搓涌泉穴为什么能够封住涌泉穴呢?因为搓涌泉穴能够产生热量,而热是上升的,能够把阳气往上运行,从而封住涌泉穴。记住只有把涌泉穴搓热,才能封住涌泉穴,搓的越热,封的越牢固,效果也越显著。同理,艾灸或刮灸涌泉穴也是能起到封涌泉穴的作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精通文理,也深谙养生之道,搓擦脚心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所以虽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据记载:有一次,苏东坡到山中去拜会他的佛门好友佛印,在那里谈天说地,酌酒吟诗,不知不觉已过半夜,无法回城,只好下榻寺里歇宿。就寝前苏东坡脱去衣帽鞋袜,闭目盘膝而坐,先用右手按摩左脚心,再换左手擦右脚心。睡在对面床上的佛印见状,便打趣道:“学士打禅坐,默念阿弥陀,想随观音去,家中有老婆,奈何!”苏东坡擦完脚心,睁开双目笑着说:“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看分明。”东坡居士所擦脚心正是涌泉穴的所在,他称此法能使人面色红润、腿脚轻快、不染疾病,所以日常总把它当做一门功课来做。拍打此处,功效顶20个穴位,越拍,身体越好

世人多知道揉腹养生特别好,能够强壮脏腑及长寿,然而还有一法,也能助排体内浊气,让心胸都得到保健。

它就是:拍胸。

为什么养护胸口比揉腹更胜一筹呢?

拍此一处,顶好多个穴位

了解经脉分布的中医都知道,胸前分布着任脉及胃、脾、肝、肾等联络全身的经脉。

通过擦胸、拍胸、扩胸等保健动作,可达到宽胸理气、活血提神、养护心肺、延缓衰老的作用,保养得当,可防病强身。

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分泌免疫腺体

捶拍胸、背、肩是民间很早就流传着的简单而又科学有效的一种护理婴幼儿的妙法。但民间老人并不详知捶拍防病健身的科学道理。

凡是学习过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在人体胸部胸骨背后有一个后天形成的胸腺组织,这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内分泌免疫腺体。

1、胸腺的功能

胸腺位于胸骨偏右侧心脏前方,在免疫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免疫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这种成熟的细胞会为人体提供各种免疫功能,能够在细菌、病毒入侵人体,引发各种病症时发挥自我修复的功能。

2、胸腺退化

胸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并逐渐被脂肪组织所取代;

因此免疫系统的功能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精神紧张,心理障碍,营养不良,环境污染,药物伤害,

酒精及尼古丁都会加速免疫功能衰退。

后果是导致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缺陷(如类风湿症等)的发生,导致各种恶性肿瘤对身体造成危害。

养肺就是养心

胸离我们的心脏近,心肺同属一起,拍胸能够强健肺部、养护心脏,心脏好了,有力量了,泵血功能就强大,就会让身体各方面都有力量。

最热的时候也要捂好这里

《老老恒言》里有一句话,“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对老人肺部、爱感冒的复感人群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暖避寒、适度锻炼应该为胸部护理的关键。

不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都可以受益,主要是:

1、胸闷、心慌、气急、肋痛都能适用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杨力老师称,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

2、是一种老慢支、肺气肿的辅助康复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老师说,慢支炎、肺气肿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气急、哮喘等症状。

采用拍击胸背部法,结合腹式呼吸法,对慢支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拍打胸背,能对肺泡产生轻度的冲击波,患者会立即感到呼吸舒畅、胸部压迫感减轻;

腹式呼吸,有助促使肺部的痰液和残气渐渐地向上流动,由此使症状获得改善。

刚开始锻炼,用力不宜太重,以自己能够忍受、感觉有震动为度。以后则慢慢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加大拍打的力度。

3、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分泌免疫腺体

捶拍胸、背、肩是民间很早就流传着的简单而又科学有效的一种护理婴幼儿的妙法。但民间老人并不详知捶拍防病健身的科学道理。

凡是学习过现代医学、生理学、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在人体胸部胸骨背后有一个后天形成的胸腺组织,这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内分泌免疫腺体。

4、不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都可以受益

不论男女老少,无论体质强弱,这种运动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是有益的。有病可以促进康复,无病可以提高免疫力而不生病。

民间老人虽然不知道人体胸背肩内部脏器及作用,但他们有世代流传的丰富经验,知道捶拍胸背肩部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和健身壮体作用。

练习方法

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最好是晚饭后40分钟开始。如果能坚持两三个月,一定可以见成效。

但需注意,患有心脏病的人不宜采用这种锻炼方法。

1.拍胸

此时应该进行腹式呼吸,然后,将五指并拢,手掌微屈,用空心掌拍击胸部。既可单手拍(右手拍左胸,左手拍右胸),也可双手同时拍击两侧胸部。

自上而下,可连续做30~40次。拍击时,口唇应微微张开,使气从口出。

2.摩胸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手掌在胸部从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从右上向左下推摩,双手交叉进行,推摩30~40次。

然后,两只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30~4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按30~40次。

3.擦胸

两手搓热,两手呈梳子状,分别从上而下在两侧胸部梳理,反复30~40次。

拍打按摩胸部的注意事项

1.按摩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全身放松。

2.拍打时,手掌着力面积要大,腕部摆动要轻松自然而有弹力,内部感到有震动力。

3.胸上部拍打用力可稍大,向下力量可减小,不可用蛮力,以免损伤。

4.老年人拍胸动作宜轻巧,以免骨质疏松的人发生创伤或骨折。心脏装有起搏器的朋友还是问医生看看,最好不要让胸部有震动。

来源:行走的小郎中

梦幻奇经神奇疗法一定要记住生命的神医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好方法一起学详情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allyfashion.com/yzsx/11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