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研究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型
2021-9-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丽江大研古城调查反思
桂榕寸炫摘要:当旅游移民在遗产旅游地达到相当规模,甚至替换了遗产地的原住民时,往往会引发遗产地的文化危机与移民管理等诸多问题。本文尝试以以丽江大研古城为个案,从遗产地基层社区角度进行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关系问题的探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遗产地社区文化建设来包容外来移民文化,引导和塑造外来移民的地方归属感和社会责任心;可以尝试通过旅游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配置规划,以争取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城市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全球化背景下,伴随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旅游行为而引发的社会人口流动成为普遍现象。旅游移民受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旅游已成为移民的一种媒介。[①]这种情况在世界各类遗产旅游地及著名旅游景区尤为突出。旅游移民总体可划分为旅游劳工移民和旅游消费移民两大类。[②]事实上,这两大类亦有交叠。由于旅游移民类型的多样化及居留旅游地时间的较大灵活度,所以无法采用国际上对移民超过6个月居留时限的界定。也正由于旅游移民在旅游地居留时限的难以确定与身份的模糊性,有学者提出“驻客”[③]的概念。综合来看,在中国的各类遗产旅游地,旅游移民的出现,主要还是出于谋求旅游经济利益的目的。当旅游移民或“驻客”在遗产旅游地达到相当规模,甚至替换了遗产地的原住民时,往往会引发遗产地的地方文化危机与移民管理等诸多问题。当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移民的经济诉求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时,该如何探索解决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开展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能否缓解城市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移民经济诉求之间的矛盾?国内鲜有关于旅游移民社区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关系探讨的研究。本文尝试以丽江大研古城为个案,从遗产地基层社区管理角度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丽江古城于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云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由大研古城片区、束河古镇片区、白沙乡片区三部分组成,属于城市型文化遗产。大研古城是丽江古城的主体核心部分,总面积3.8平方公里,在旅游核心区分布有6个社区。以四方街为中心的区域是纳西民族传统聚集区,历史上曾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有四方街、木府、忠义坊、关门口等数十处著名建筑群。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因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旅游移民进入大研古城,原住民从生活便利和经济收益考虑逐步搬离古城,而旅游移民逐渐成为古城的主要居留者,古城已由生活型城市转变为旅游商业城市。如何在旅游移民为主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展纳西原住民文化的保护传承,成为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大研古城的主要管理主体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管理局与古城区大研街道办事处(下设古城管理所、社区居委会)。过去有关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的相关研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