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当手术患者的血液溅入我的眼睛后
2021-7-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据说配上音乐阅读很有感觉
◆◆◆
文
王卫平
前言
5月29日,来自全省的30名医疗行业骨干组成的两支队伍代表中国远征非洲大陆,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任务。医院四名医务人员——副处职级干部王卫平(队长)、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威参加了第15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潘勇、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杨耀永参加了第19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那片艾滋病、疟疾肆虐的大陆,去帮助那里的人民。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正是来自于队长王卫平的援非日记,在做手术的途中,患者的血液溅入了他的眼睛里,并且该名患者术前并未检查艾滋病病毒……
今天是援非的第72天。每天的援非医疗工作对我们医务工作者而言都是一次崭新的经历。
在这里环境是陌生的、合作的医生是不同的、医疗管理流程是不一样的,每一次医疗任务我们都谨小慎微,因为想全力以赴,因为想竭尽所能。但因为条件的制约,导致医生医疗暴露的风险非常高,这或多或少也让我们心存担忧。
今天是周一,我和一起援非的张威医师早早来到手术室,准备给一个股骨头坏死的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医院的医生MAGEZA主刀,我做指导。
手术一开始,我们全神贯注的观察他们手术过程的每一步,当MAGEZA医师给患者扩髓时,由于没用纱布覆盖,导致患者的血和骨髓四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飞速溅到了我的脸上和眼里,顿时感到液体从脸上流下,眼睛不能睁开,眼内感到有很多异物和刺痛。
一时间,自己有点没有反应过来,一旁的张威医生和麻醉医生柳伟林大声说到:“快去把脸和眼冲洗干净!”
我被搀扶着来到洗手室,打开水龙头用水冲洗脸上的污物。
另一名医生即刻翻阅患者的病历,但没有查到患者HlV的任何检查记录!
此刻,大家似乎十分担忧,纷纷过来安抚我,津国的主管医师也赶过来询问我的情况并告知我说:“HIV不是津国手术前的必查项目。”
其实当时的自己倒是十分淡定,并一再叮嘱其他医生:你们继续安心手术,我没有事的。
与此同时,护士立刻给手术病人抽血并送化验室,并抱歉的对我说:“对不起,请不要焦急,大约20分钟就会有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
在等待的20分钟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更多的竟是很多问题:作为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国家,他们为什么不术前对病人进行常规的HlV检查呢?作为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医务人员他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吗?也许是他们的国情和习俗,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无影灯下,手术仍在继续,仍然坚守的医务人员没有因此而耽搁病人的手术,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听见中方的医生边做手术边在传授着各种手术要点。
我想手术完后的第一件时间,一定要和津国的医务人员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样是保护自己的生命,也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可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改变,但我决定一定要真诚的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吧。
此刻,我还在沉思,MAGEZA医师快步走来,黑黑的脸上一脸微笑,低声、清晰地告诉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化验结果是HlV阴性”。并和我们一起击掌庆祝,大家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
手术结束后,我们一行步出手术室的同时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话:津国的医生非常的坚强而伟大。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操守,也许是因为医生的的担当,他们没有选择患者的权利,无论患者的情况怎样,是否会危及自己的生命,他们都会履行一名医者的职责。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我会带领着他们一起做到既为患者解除痛苦,又要让处于高危职业暴露中的我们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会很艰难,但必须走出第一步。
援非的这段日子,遭遇了很多次意外,但有着中方和津方医务人员理智、果断、正确的处理和关心帮助,我们都一次次有惊无险。两国人民真诚友善互助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种精神比什么都可贵,这种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援非的日子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70多个日夜,我们真想把余下的时间当作每分每秒来计算,能让我们为非洲人民多做点什么,能为津国政府多做点什么,能为当地的医疗多带来点什么。
我们很好,我们很充实,我们一定会凯旋归来!
小编感言
一年很长,一年很短,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他们经历了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等种种不便。
但在他们的朋友圈中我看到的都是他们救治病人的喜悦,与津国人民相处的欢愉,出色完成一次次医疗任务的荣耀。
我想这是怎样的胸怀与大爱才能让中国医生的名字响彻在非洲大陆!
我们唯有祝福,这些最可爱的健康卫士凯旋归来!
微讯:副处职级干部王卫平校对:事业发展科宋玺
微编:事业发展科王家明审核:事业发展科罗国艳
广而告之
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