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发展通用航空,需要知道的四个故事
2021-10-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手足癣医院网站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7/8598871.html作者简介
林左鸣,男,福建漳州人,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曾任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通用航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交通革命,也是踏入航空时代之梯,它蕴育着“万亿蓝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用航空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央空管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将通航产业确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成长性可培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用航空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释放出巨大产业潜能和消费空间,提升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通用航空重在形成产业生态,即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文化和航空教育“四位一体”全产业链生态。有“四个故事”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故事1.“北京面的”:发展通用航空一定要和生产工具结合起来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年德国大众在上海建成第一条桑塔纳生产线。但一台桑塔纳轿车十几万甚至二十万,一般家庭买不起。所以,当时有人考虑要搞个五万块钱左右的汽车,中国一个家庭五口人,一车就拉下了。经过对世界各国汽车业考察,最终决定引进改造日系面包车。这个任务,航空工业参加了打头阵,东北哈飞、汉中陕飞、景德镇昌河等航空制造企业,纷纷上马研制生产中小型面包车。结果面包车出来后,并没有真正进入家庭,反而成了城市出租运营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北京面的”,北京人叫“黄虫”,北京城不下十几万辆,满大街道跑,十块钱十公里,超过十公里再议价。直到年底,北京“面的”被请进首钢化铁炉,面的“出租”使命宣告结束。这个故事给人们一个启示:先生产、后消费在我国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要国人一下子就普遍使用通用飞机,或许会比较难。但是利用通航飞机把生产性业务发展起来则大有可为。现在,我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在产业规划、布局,特别是通用航空飞行器研制生产方面,一定科学谋划,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7月份,湖南省召开湖南(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主题是“通航引领美好生活”(通航圈注:低空经济看湖南: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盛大开幕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拓展论坛成功举行)。的确,通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物流等,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