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美国膳食指南的科学报告浅谈我国居民
2016-5-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从最新《美国膳食指南的科学报告》浅谈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
关于吃鸡蛋和高胆固醇的话题在坊间谈论的热度仿佛从未退减,人们在扑朔迷离的论证、不断反复的说辞中显得愈来愈手足无措。今年2月,由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一份长达570页的新版《美国膳食指南的科学报告》(简称《报告》)引发的众多关注,其中最引人热议的莫过于建议消除逐日胆固醇摄取量300毫克的限制、取消了脂肪占总膳食摄取的能量比例,和“鸡蛋重归早饭食谱”,这与以往一直提倡的“阔别高胆固醇食品”和“低脂膳食”的观点大相径庭,在民间和学术界再次掀起争辩热潮。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为了正确地解析相干的内容,在《报告》刚1问世国际着名营养学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WalterWillet博士和同为该系教授并负责撰写《报告》胆固醇和脂肪摄取部份的FrankHu教授(美国2015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成员)联名在《波士顿环球报》上发表了“不要把膳食建议过于简单化”的专题文章。强调了应当正确解读这份最新的膳食建议,避免走进诸如“所有脂肪都是好的,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坏的”等过于简单化的误区。并指出了政府在制定膳食指南时不但需要以大量的科研证据为基础,同时还要斟酌如何使膳食指南对公众更简单易懂。曾几何时,美国政府根据饱和脂肪有害的“证据”制定了过于简单化的饮食指南,造成了“脂肪都是坏的”等误导性效应。对此,食品工业在生产所谓“低脂”食品时,却为了不影响口感,常常添加不健康的糖和精制淀粉来替换食品中的脂肪。但是,真相没法掩盖。营养学家们前后通过综合美国和其它国际多个大型随机干预实验和大规模长时间人群的追踪研究数据,证实了来自坚果和橄榄油的健康脂肪对人体健康有益,并发现了添加糖尤其是含糖饮料和工业源反式脂肪的伤害作用。基于大量的循证根据,美国政府意想到单纯的“低脂膳食”建议是不完全正确的。因此,最新版的《报告》提倡摄取植物源的健康脂肪,下降反式脂肪并避免以高糖低脂食品来替换饱和脂肪。并在限制总卡路里摄取和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脂肪)的条件下,取消了膳食脂肪摄取比例和对膳食胆固醇摄取的限制。另外《报告》还提出,虽然大量摄取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对健康有害,但全谷物等碳水化合物如却对健康有益。而就鸡蛋而言,早在16年前的大规模追踪研究就发现每天摄取一个鸡蛋与心脏病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关系;虽然糖尿病患者不能常吃鸡蛋,但由于鸡蛋比全脂牛奶泡含糖的麦片更有益于健康,所以非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食用鸡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今,美国健康膳食建议的变更对中国居民有怎样的鉴戒意义呢?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营养转变,即动物性食品、膳食脂肪和精加工谷物的摄取显着增加。中国居民平常所需能量的30来自大米,而近年来的大米加工愈发精细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群大米消耗量(平均每天3~4份)明显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人群(平均每周1~2份),而且中国人群大米摄取引发的血糖反应比欧裔人群高60。例如,在上海女性健康研究追踪,74的血糖负荷源于大米,而随着大米摄取量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病发风险也显着升高;含糖饮料由于富含可被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对心脏及代谢健康的危害也日趋凸现。同时,新加坡华人健康研究发现,软饮料和果汁的摄取每周2次或以上,其2型糖尿病的病发风险就越高;已有的证据还表明,鱼类、鱼油或二十碳五烯酸(EPA)、212碳六烯酸(DHA)的摄取增加,反式脂肪酸的摄取减少均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以上研究都显示,增加n-3脂肪酸的摄取量能下降2型糖尿病的病发风险。就胆固醇而言,上海女性健康研究和男性健康研究表明,平均逐日胆固醇摄取量均在300毫克左右,而膳食胆固醇摄取量和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肿瘤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关系。另外,中国人群反式脂肪酸的摄取量相对较低,其主要膳食来源是奶制品和烘焙食品。但是我们必须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取量的升高。
最近,《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有关遵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慢性病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这项包括13多万上海居民、长达12年的追踪研究提示,遵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指南》)可能使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率下降。不过这项研究也指出,《指南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中的一些推荐例如逐日摄取谷类大于300克和肉禽类大于100克并不能有效下降死亡率。另外不同肉类与慢性病死亡率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例如红肉(猪牛羊肉)的摄取可能使风险升高,而白肉(鱼肉鸡肉)与红肉相比则可能相反,所以提出建议时有必要加以辨别。而一项荟萃研究发现:白米摄取量太高在相比美国和澳洲人群增加2型糖尿病病发风险约12,在日本人群中则为27,而上海女性健康研究中则增加55的病发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中国人群营养代谢与遗传特点、和代谢性疾病病发风险和营养干预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在包括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膳食结构与体内合成的多种脂肪酸呈正相干,而这些脂肪酸水平的升高能显着增加6年内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这可能在机理上阐释了为什么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而通过与哈佛大学FrankHu教授的合作,应用坚果、糙米和好脂肪替换精制大米等对肥胖等高风险人群展开的多个营养干预研究发现,富含健康脂肪和膳食纤维等有效成分的亚麻子和核桃均能显着地逆转代谢综合征个体的向心性肥胖和改良其它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而应用用糙米(全谷物)替换白米能显着改良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压。另外,他们还发现对减少体重和体脂而言,逐日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脂肪:40~50;碳水化合物:低于40)或55碳水化合物 减少30能量摄能量的实验餐12周均能显着地减低体重和身体脂肪的比例,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组能显着改良血脂水平。
总之,现有中国人群研究数据表明,《美国膳食指南的科学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对中国人群的膳食有着鉴戒意义。同时营养专家们也建议,中国居民应重视整体膳食的质量,增加蔬菜与水果的摄取,以豆类、坚果、鱼类代替红肉,并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这样将有助于下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美国膳食指南的科学报告》的新增内容:
1.重视整体膳食模式而不是单一营养素;
2.消除总脂肪摄取占总能量百分比的限制:脂肪种类更重要;
3.饱和脂肪酸摄取量不超过逐日10的总能量;
4.消除逐日胆固醇摄取量300毫克的限制:可以适当摄取鸡蛋;
5.环境问题:为了健康和环境,减少摄取红肉和加工肉制品;
6.食品添加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糖要限制在10总能量摄取的范围内;
7.保存逐日食盐摄取量不超过2.3克;
8.咖啡可作为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9.人工养殖与野生海产品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长链n-3脂肪酸含量类似);
10.推行“健康文化”:目标是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成为国家和地方优先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