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2023-3-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金丽娜孙韵江晨胡枭峰晋曦
又到一年高考时,愿你们扬帆起航,直达梦想的远方。
还记得年浙江省高考的前三名吗?
当时曾引发社会热议,因为这三位“学霸”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医二代”父母都是医护人员
很多“医二代”在医院大院里长大,耳濡目染父母忙碌地门诊、手术、夜班、加班……
时光轮转,“医二代”们已不需要通过高考来“鲤鱼跃龙门”他们是否也能在高考中证明自己?
小编们对浙大一院的“医二代”们进行了部分调查,结果发现,浙大一院的“医二代”们分布在北大、浙大等知名高校,还有港大、宾夕法尼亚大学甚至哈佛大学。难道医护家庭真的“盛产”学霸?他们家的学霸是怎么修炼的?
在高考之际让我们一起揭秘下这些医护家庭的育才心得,也许下一个学霸就在你家!
“医二代”中有名校耀眼的“学霸”,也有坐在路边鼓掌充满阳光的少年,他们心怀梦想,逐梦前行,他们是为梦想乘风破浪的“后浪”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天真傻”外科医生妈与省心的北大闺女
人物: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 吴慧玲主任医师
女儿:北京大学大学一年级
学习经历:高中保送杭二中 大学保送北京大学
(吴慧玲女儿与同学们在北大未名湖畔(右三))
“孩子要放飞,但是家长要托底。”得知要取经“如何让子女考上北大等名校?”的时候,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吴慧玲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跟19岁在北大上学的女儿联系,女儿特地嘱咐吴慧玲要给别的家长传达下她们家的这个教育理念。
平等无障碍的沟通,无时无刻不存在在这对母女亲子关系中。这是笔者接触作为家长身份吴慧玲后的第一印象。
“省心!省心!真的省心!”吴慧玲用“省心”两个字来评价自己的女儿,并且再三强调,眼神中充满了欣慰。在她女儿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正是吴慧玲创建整形美容中心的时候,刚挑起一个科室大梁的主任,基本上无暇参与女儿的教育。
(中间为吴慧玲)
“我都没翻过她小学的家教通,所以也不监督她是否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没。”吴慧玲自我总结是个神经大条的妈妈,她还记得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女儿叉着腰对着刚下班回家的她生气,“你为什么不看家教通,那里写着说要给我带一本书,全班就我一个人没带。”
“那你最后怎么解?”吴慧玲笑嘻嘻地问女儿。
“跟同桌分享一本书喽。”显然,女儿的气还没消。
“很棒耶,分享同一本书说明你跟同桌的友谊又增加了一步。妈妈最开心的是,你可以自己很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下,女儿露出了笑容。
“我女儿自律性很高,玩的时候疯玩,但她知道玩到一定时间,她需要去学习。”这种自律来自吴慧玲的言传身教,作为医生,吴慧玲觉得虽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但她把她对待患者的责任心与爱心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女儿。
吴慧玲伏案搞科研,女儿伏案学习,这是她们家经常出现的场景。
她的女儿知道妈妈平时很忙,妈妈工作很努力很有责任感,她在做好自己分内事。作为学生的她,也该像妈妈一样做好分内事,那就是学生的本职——学习。
“把父母的身份放低,跟他们平等相处,把他们当朋友。”吴慧玲说,女儿高中的时候,她会在周末空暇时间跟女儿一起泡泡脚,跟小姐妹一样聊聊心事,给她一点建议。
高中保送杭二中,大学保送北京大学。学校的选择全是吴慧玲女儿自己做的决定。一路保送名校的女儿,“别人家孩子”的模板。看似吴慧玲“轻巧”的教育背后,其实“别有用心”。
“我虽然没怎么管过她学习,但是我在她小时候用心培养了她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些该有的品质,并且及时引导她。”
“孩子要放飞,但是家长要托底。”这句北大学霸特地嘱咐她妈妈要传达的教育理念,正是她成长的环境,她之所以想传达给别的家长,因为作为妈妈的女儿,她觉得自己深受其益。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两个因素都有,作为医生家长,基本上智商文化素养都不会差。后天养成的责任心和自律一起也成就了孩子的优秀。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自律。这种特质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给了两颗心,责任心与爱心
“当年他差了一分没有进我和他母亲的母校,但是并不遗憾,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人物:浙大一院临床药学部临床药学研究中心 申屠建中主任药师
儿子:申屠云超 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班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四中
申屠建中是浙大一院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药师,爱人是浙大一院妇科护士长杨颖琳,平时工作敬业,埋头科研的他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周末也是经常加班加点,对于儿子,他始终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我的时间几乎都给了工作,他的功课从小到大我几乎都没怎么管过,爱人是护士,也经常上夜班,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全靠自觉。
”作为标准的“医二代”,申屠云超从小到大就十分独立自律,其他孩子有家长接送,他都是自己上下学,父母没有时间辅导功课,他就自己钻研学习,成绩也一直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因此在孩子高三那一年,相较于很多孩子的精神紧张,云超则显得更淡定,心态更为平稳,“那时候他还是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学习和作息习惯,我们也不给他太大压力。”谈起对于电子产品的态度,申屠建中说他不会像很多家长一样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作为一种孩子适当调节的方式。“他高三在学校寄宿,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学校老师都会没收电子产品,周末有时候就会想要玩玩游戏放松一下,那就让他玩一玩嘛,这就像大禹治水,哪是你堵就能堵得了的。”申屠建中说他在孩子小时候还会鼓励他尝试一些好玩的游戏,和同学之间有一些共同语言,也能锻炼孩子的智力脑力。
申屠建中还清楚地记得高考分数公布的那晚,看着浙大的录取名额一个个出来,最后就差了一分”,当时一家人难免有些失落,儿子之前还一直心心念念想报父母的母校,这一下就失之交臂了,“但我们对这个结果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已经考的很不错了,而且创新班包含了医学、药学、生科、基医等很多方向,他对新药研发也很感兴趣,可能也是受到了我的耳濡目染吧。”
申屠建中说,相较于很多家长太多自我意愿的强加和拔苗助长,他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和性格发展,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天赋肯定是需要的,另外后天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而习惯的养成主要来源于言传身教,比如我们家里都喜欢看书,喜欢看英语片或者纪录片,讨论一些科研问题和社会热点,这也是一种耳濡目染,培养他的一些好的习惯。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我觉得他最优秀的品质是比较关心别人,擅长替别人考虑,我觉得这是当下社会很多独生子女比较稀缺的一种品质。这也是受到了我们家庭氛围和职业的影响,医生的职业是治病救人,需要有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也是受到了我们职业的感染,更会为他人考虑和奉献。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精神品质方面的影响吧,一种甘于奉献,心底无私,帮助他人的大爱精神。这样会培养孩子一种从小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不会过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享受关爱他人的满足感。
赴美“高考”,同样也是背水一战
人物: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护士长 赵惠英副主任护师
儿子:王家澍,刚从美国威廉·玛丽大学本科毕业,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Ph·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学习历程:时代小学保送至建兰中学、杭二中,而后美国留学。
“年时,我和先生送他远赴美国留学,那个原来围着我叫妈妈、妈妈的毛毛头一下子变成男子汉了。” 结直肠外科护士长赵惠英介绍,杭二中当时的校长叶翠微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间交流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家澍原本准备高考,当时杭二中邀请了美国几所顶尖大学的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外面世界的门一打开,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再加上家族里,家澍的表哥已经在美国留学、并且成绩优异,更是给他树立了留学发展的好榜样。高二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他突然和父母提出参加美国高考的打算。
“我和他爸爸都觉得太突然,而家澍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来准备TOEFL,SAT1,SAT2考试,时间上太紧迫了!” 赵惠英说,他们非常担心家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申请不到美国排名前30的本科,但在一次次耐心交流后,最终还是被孩子的目标和决心所说服。
最终,家澍以TOEFL 分,SAT1 (满分),SAT2满分的成绩,陆续收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圣地亚哥以及威廉·玛丽大学的offer。其实那一年,他在香港参加的SAT1考试时,当时因种种原因所有孩子的成绩延迟公布了了1个月,不然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熬过了最艰难的等待时间,家澍最终在表哥的建议下选择了比较小众、但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美国前几位的威廉·玛丽大学,学校相对偏郊区,更适合安静内向的家澍静心学习。
(赵惠英一家三口)
小学三年级之前,赵惠英陪伴、辅导儿子更多一些,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对母亲在心理上更为依恋。作为一个忙碌的妈妈,赵惠英无论工作多么疲惫,下班之后也会盯牢孩子的作业。她和儿子一起动手制作“错题本”,将“刷题”过程中做错的题目搜集起来,反复强化练习。而在儿子读高年级之后,做生意的爸爸更多地出面管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把儿子当做朋友,多与儿子做“男子汉”之间的交流。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我们两夫妻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教育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从低年级起就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最引以为傲的是儿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我儿子在抓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德智体全面发展!”家澍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篮球训练虽然挤占了他一部分学习时间,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不放弃体育训练,初中阶段始终是班里的前2名。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的工作见惯了生死,更明白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其实能给孩子的,就是培养他有一技之长,让他能够自己在社会立足。
管教+放养,教育要有的放矢
人物: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王剑勇
女儿:级北京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二中
(王剑勇与女儿)
王医生的女儿小王年出生,从小成绩就很优秀,一路保送至杭二中,年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对女儿一路取得的成绩,王医生显得很淡定,他认为对子女的教育要有的放矢,后天习惯的培养更重要,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每个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们女儿小学的时候,我们可能管教多一点,更注重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王医生说,打小他们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胡萝卜加大棒”相结合,胡萝卜就是给予激励、奖励,“比如我们会跟她说上午做完作业,下午就能出去玩,潜移默化影响她。”而大棒则是培养她的专注力和细节,能做对的就不能做错。
到了初中阶段,王医生戏称对女儿的学习是“放养”模式。“我们会让她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问题去问老师。”为什么自己不参与到女儿的学习中?王医生认为,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初中的教学内容深浅不一,一味把父母的知识认知灌输给孩子可能并不适合,“比如一道数学题,也许我会用高中的知识甚至大学的知识去指导她,但这可能远超她的学习范围,反而会给她造成困扰,所以请教老师是最好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长期的习惯养成中,王医生直言女儿最优秀的品质可能就是“脸皮厚”吧!原来,小王在初高中阶段为了弄清一个知识点,可以把任课老师和同年级的学霸都问烦。
在王医生的家庭教育中,平等地进行沟通是绕不过的一个特色,“我们不会把自己的遗憾、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做任何决策前都会和她充分沟通”。作为医护人员,他时常会与女儿探讨生命、探讨责任,他认为与其把父母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多点陪伴、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更加重要。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后天好的习惯培养更多,不同阶段培养不同的习惯,小学的时候更多是管教,重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初高中类似于放养,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最优秀的品质可能是“脸皮厚”吧哈哈哈,因为我们更侧重对她的独立思考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她会把老师和同学都问烦为止。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让她有爱、有责任心,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她一直跟我说,医护是她的第二选择。
“医”路同行,“我对女儿只有两个心愿”
人物:浙大一院某外科医生沈主任
女儿:就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巴德年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试验班)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二中
说起女儿的成长和培养历程,沈主任不禁感慨道:“我这个老爸,平时工作太忙了,都不怎么管女儿的,要说是培养方法,那就是顺其自然吧,恰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她,就比较讲缘分。”在学习上,他从来不会对女儿有过多的要求,反而经常告诉女儿要劳逸结合,即便是读高中学习最紧张的时候,每个周末也要抽出一天时间来休息。并且每到假期,他再忙也都会抽出时间来,带女儿去世界各地游玩,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小时候,我们也会带女儿去学电子琴,练书法,不过都是凭她的兴趣,自由发展。”相比现在很多家长填鸭式的特长培养,沈主任相当“佛系”。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再加上知识分子家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这样一位成绩优异、气质优雅的学霸型“小淑女”。
“其实,曾经我和她妈妈是不太希望她学医的,太辛苦了,而且一路读到博士,时间太长。不过,恰巧她比较争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当时高考分数比较高,可以读八年制医学,能够以省时间的方式把博士读完,并且她自己对医学也比较喜欢,就选择了这条路,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沈主任的这番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呵护和担忧。“学医这条路虽然辛苦,我还是能给她多一些的指导,有空了,我们俩也会讨论一些病例。不过,后面的路还是要靠她自己的努力。”沈主任说,女儿医院忙碌,内心很清楚学医这条路的艰难,但她从来不怕,反而觉得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孩子们长大了,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愿和父母交流,父母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有时甚是犯难。但沈主任却从来不为这个问题担心,父女关系好得简直让人“嫉妒”。“女儿的性格属于偏内向的,感情比较细腻的那种,不过和我们俩平时就像朋友一样,她什么心里话都会跟我说,谈个恋爱都会告诉我。可能也是家庭氛围的原因吧,这孩子的叛逆期比较短,一直都很懂事。
”我对女儿只有两个心愿:第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第二,把自己的事情(专业)做好。”
孩子这么优秀,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女儿在智商和学习天赋上也就是中等偏上吧,后天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做事情能沉得下心,这是她很大的一个优点吧。我和她妈妈都很爱看书,可能也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女儿从小也很喜欢看书。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会了她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从这些医护家长身上我们也总结出:
1、学会放手让孩子活成想要的样子!
2、言传身教和谐的亲子关系比空口说教更重要!
3、平等沟通互动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
浙大一院这五位优秀的“医二代”是96后甚至是00后
他们代表了我们新一代青年,是正在乘风破浪而来的“后浪”,十年寒窗苦泛舟,终得梅花扑鼻香。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浙大一院衷心祝福所有“后浪”们高考金榜题名!
为今天参加高考的少年们加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