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整容热调查并不一定能缓解容貌焦虑,
2024/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几年,医美整形消费者人数日渐增多。据新氧科技发布的《0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0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到亿元,且市场规模还处在逐年扩大的趋势中。从消费者年龄来看,19岁及以下的占18.8%,0至30岁的占63.7%,整容消费的低龄化趋势明显。而高考结束后的6月和7月,更是手术类项目消费的高峰期。
高考后的“整容热”现象,到底是“容貌焦虑”,还是身体自主的选择?记者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调研。
整容:
市场规模大但存在隐忧
社交媒体尚未高度发达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整容信息,可能是通过室外海报。海报上往往有一位微笑的美女,五官精致,旁边配文“xx整形”与联系电话,这构成了不少人对整容的第一印象:整容也许能让我像海报中的模特一样美丽。
而在新媒体时代,整形广告投放的重点渠道从线下转为线上,商家在各大平台开通账号,整形医生也通过平台进行知识科普,其中不少还成为“大V”,坐拥几百万粉丝。部分机构还会和美妆、颜值领域的博主合作进行医美项目的内容推广。在高考后、节假日等特殊时间,医美机构还会在平台推出系列活动,如部分商家推出的“高考整形季”,给予高中毕业生整形手术一定的优惠。
在铺天盖地营销中,容貌出众成为“成功”的代名词,还有些商家打着各种口号贩卖焦虑。“颜值至上”的营销话术与倾向明显的理想形象塑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外表。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菁菁和小马就多次提及自己“鼻子不够挺”、“单眼皮不好看”、“脸太大了”。
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医美整形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00年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至医院医院的诊疗人次持续增长,医院的诊疗数由53.15万人次增加至.71万人次。与此同时,我国医院数量由8家增加至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整容手术,但其间存在着风险。根据艾瑞咨询00年统计数据,全国约有超过家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在合法医美机构中,非合规医师数量也有近人。同时,市场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消费者花费百万元整容最终毁容或整形失败致部位坏死、面瘫等案例也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中。
00年,南都曾对多家大型医疗医院进行过暗访。(资料图片)
求美者:
整容后觉得自己更好看了
虽然存在风险和争议,依然有一些人选择整容。他们的选择,各有不同的故事。
女生小马,小学时有点胖,单眼皮,塌鼻子,让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班里有同学叫她“小胖子”,一直欺负她,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采访中,她表示当时“对自己的长相非常不满意”。高考之后,她也跟风做了双眼皮与隆鼻手术。
与小马不同,小贝虽然在高考之后也做了双眼皮手术,但她对外表方面却没有太多想法。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小贝妈妈带着小贝去整形机构做双眼皮手术,并监督小贝减肥。在此之前,小贝对整容并不了解,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整形手术与减肥后,结果让小贝非常满意。“手术成功后我才发现,原来整容有这种效果,自己还能长成这个样子”。
菁菁做双眼皮手术之前却完全没有和父母联系。一次美甲过程中,她听到周围人说很多人医院开双眼皮,又在网上得知相关手术比较简单,医院面诊。手术后的一个月,她都没有和家里打电话。不小心被妈妈发现后,妈妈却没有指责她,“只问我疼不疼,让我下次不要再弄这些”。
在小马的认知中,如果长得好看或者变漂亮,做事会方便、顺利很多,她觉得整容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变化,“我变好看之后,感觉做很多事都容易了,别人也会觉得我好相处”。受到别人的夸奖后,她会特别开心,“心情会变得很好,给我提供了情绪价值”。
小周在整容手术之前是单眼皮,画眼妆比较困难,“画眼影一下就被‘吃’进去了,做了双眼皮之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手术之后,她更愿意去练习化妆技术,并觉得自己在渐渐变好、变美,更加自信和乐观去面对生活。
研究者:
整容不一定能缓解“容貌焦虑”
社会学学者张方旭、文军在研究中指出,大多数求美者认为变美的身体可以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变美的身体并不能长时期明显改善求美者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且整容后的求美者会对自身容貌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