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唐洋ldquo火rdquo了
2021/10/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
活动公告
1、
幸福东台最新活动已上线,详情请戳最下文“阅读原文”。2、
幸福东台最新活动已上线,详情请戳最下文“阅读原文”。成功注册
幸福东台微会员,并取得积分5分即可参加活动。也可输入“砸金蛋”参加活动。奖品有移动话费充值卡、充电宝及大流量上网套餐。以下进入正文阅读昨天,唐洋镇发生了一件大事,唐洋人民都沸腾了,是什么事呢?
7月1日,大润发超市(唐洋分店)正式开业。唐洋镇是淮安大润发入驻的东台首家乡镇。超市位于新镇区和平商业综合体内,商用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是该镇目前规模最大、最具现代气息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该超市的进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地提升了集镇品味。
7月1日下午,市长陈卫红到唐洋镇检查项目推进、集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当得知大润发超市开张的消息后,专门来到超市视察,对唐洋镇完善服务功能集聚人气、繁荣集镇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开业当天,走进大润发超市,到处洋溢着节日般的浓郁氛围。蜂拥而至的人潮,琳琅满目的商品,喜气欢腾的音乐都给唐洋镇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唐洋围绕“打造区域中心镇”目标,在提升规划、高起点建设、完善配套的同时,以服务功能集聚为主要特色,以人为本集聚人气,繁荣集镇。围绕就业一流、学校一流、医疗一流、购物一流、物流一流、服务一流“五个一流”,全力推进服务功能配套。
今年以来,唐洋镇争取省交通厅项目潘堡河驳岸工程,全部实施,总投资万元。新镇区规划1平方公里,已实施0.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10万平方米;完成核心区房屋拆迁平方米,完成36亩土地招拍挂;改造老镇区房屋平方米。
集镇亮化工程夜色中的大润发
夜色中的便民服务中心
夜色中的和平广场
夜色中的潘堡河
夜色中的文化广场
唐洋镇一方宜居的红色热土从东台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至东台最南端便是唐洋镇了,这里人文底蕴虽不是十分深厚,但也算得上后起之秀,馨香四溢。在这里,陈毅驻马播火种、粟裕挥剑斩顽凶;在这里,走出过研制中国原子弹的功勋将军、走出过共和国驻外使馆武官;在这里培育出研究中国当代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家,培育出蜚声中外的军旅书法家、作家……现在,她已成为江苏省文明镇、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江苏省生态镇以及盐城市文明镇标兵,用唐洋本土方志名人吴秀来的话说唐洋是一方宜居的红色热土。
历史掌故吴地移民奠定老唐洋踏着晨曦,在镇中心的法制文化广场上,一群老人正迎着朝阳打着太极拳,吴秀来也在其中。吴秀来今年71岁,曾任唐洋镇副镇长、副书记,现任唐洋镇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他对唐洋的“前世今生”颇有研究。据他介绍,唐洋古称唐家洋,早在五代南唐升元元年(公元年)就有文字记载。这一带原是黄海西岸富安场以东的一个渔船港子。潮起潮落,沧海桑田,虽然这里逐渐成陆,但仍有一条不小的洋丫子(土语:小河沟)直通腹地。当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将苏州居民迁往外地,首批大富豪被迁往安徽朱元璋的故乡亳州,后来一部分逐步迁入苏北。(史记:苏州阊门居民移居苏北。可能移民在阊门集中外迁,不一定全是阊门的居民。)故而大批吴地移民来到这人烟稀少的黄海之滨。移民来到荒芜湿地之后,根据潮起潮落痕迹判断地势高低。在潮水漫不到的高地插标分界,并筑高墩防潮,先定居者的行政机构称为一总(总者,有概括全部,为首之解),一总就在今天唐洋镇十里村境内。由此可见,当年苏州移民来苏北谋生,煮海烧盐,开荒种地,首批就在唐洋境内落户。以后依次迁来的移民居住地为二总、三总、四总、五总等等,共有三十总,每总辖多少户、多少地无法考证,但以地势延伸向东继而向北是事实。唐洋一直到现在还有一总、二总、五总、十二总等地名传世。移民迁居海边后,因土地受海潮侵蚀,盐分很高,无法长粮,又面临大海,因此他们就搭棚砌灶,用大丿铁锅煮海水炼卤晒盐为生,当时一般以家庭或族氏为单位,以姓氏取名称,姓丁的人家烧盐处叫丁家灶(现在的红色村境内),姓张的人家砌灶烧盐,就称张家灶(现在的张灶村),除此而外,唐洋至今还留有口灶、腰灶、陈灶、晓肇(小灶)、毛灶等地名。为了管理好这些移民,同时收取他们的税赋,朝廷就派出官吏进行管理,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正德十五年(公元年)东台衙门派唐姓官员来此地监理盐业、渔业,安家落户,繁衍后代,从此这里被称之为唐家洋。新四军东进之后,设唐角区,唐洋辖地曾包括拼茶、角斜、新街、富安东边王沙、许河等地。随着时代发展,唐洋的行政区划分分合合,为方便将“唐家洋”简化为唐洋。
红色记忆新四军血染唐洋沃土“要说唐洋有什么名胜古迹,恐怕还真的说不上来,因为这里曾经多次遭战火洗礼,不过在抗日战争时,这里真的是新四军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吴秀来介绍说。
陈毅播下红色种子
年以前,唐洋地处黄海之滨,土地一片荒凉,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政治、经济、文化十分闭塞。年秋,新四军在黄桥决战胜利后,奉命东进抗日,陈毅带领一支部队,路经唐洋,在唐洋扎营十天左右。陈毅在唐洋期间,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走访贫困的老百姓,拜会社会各阶层人士,同各阶层群众打成一片,情感很融洽,对唐洋的民情、乡情和社会状况了解得很清楚。陈毅来唐洋时,将泰东县一师服务团民运队队员林雪如(女)、毛卫露(女)、俞清(女)、董云(女)、李英(女)、侯仁溥、张岩、刘文、黄国锋、陆建英等同志一并带来留在唐洋开辟工作,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抗日运动,一方面成立“抗联”坚壁清野,不让日寇立足,另一方面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唐洋播下了红色种子。
新四军血染唐洋沃土
耄耋老人丁年印回忆起童年时的一段记忆时,还十分感慨:“记得在我虚年12岁的那年,即年春(农历二月二十日)在现在唐洋万红村老三队地段,发生了一场反抗日伪军的掩护战。当时唐洋属东台县,东台县有支部队叫东 立团,转移到九分区金沙海门那边海边农村修整,一个多月后向东台县转移。行军时被汉奸发现,向李堡的日寇告发,于是敌人下乡扫荡。据说放哨的战士趴在人家屋顶上,当他发现敌人的时候,敌人已经靠近,来不及向团里报告,就鸣枪告急。哪知道敌人有备而来,听到枪声,马上枪林弹雨接踵而来。当时我军正在准备开饭,情况紧急,已经来不及组织反击,只好派一个班的战士掩护,其余部队迅速转移。战斗结束后,丁年印跟着大人们去察看,发现好几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其中还有一名受了伤,被当地老百姓救起转移到别处去了。”
小灶之战消除日伪之害
《东台文史资料》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小灶战斗,就在唐洋境内。小灶地处李堡与富安的交通要冲,当时庄上驻有10多个日本鬼子和一个连伪军,日伪军经常下乡抢粮,骚扰频繁,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战斗在东台地区的新四军一师二团,根据苏中军区的部署,决定攻打小灶之敌。在团长张宜友、政委罗维道的指挥下,二团兵分两路:一路是三营,由南面向小灶佯攻;一路是二营,担任主攻,从东北方向进击。二营六连又是主攻的主攻连。当天夜里部队接近敌人前沿阵地时,被敌人发现。六连同志立即冲了上去,飞快地占领了敌人的前沿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为兄弟部队的到来扫清障碍。经过一夜的激战,拂晓时分,二营肃清了残敌,押着日伪俘虏,胜利前进!“像这样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如:韩祥林宁死不吐党机密、赵丰楼遭敌报复斗志更坚、吴玉宏智退日寇……”吴秀来介绍说。
名人轶事本土名人名士真不少敢违蒋命的王文俊
王文俊,字秀岩,系唐洋名门望族王琢如的长子,早年毕业于国民政府中央政法大学。抗战胜利以后,王文俊出任江苏省高等法院和国民党首都高等法院检察官。抗战胜利后,大汉奸周佛海被捉拿入狱,其妻杨淑慧东奔西走终于面见蒋介石。事后,蒋介石找来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商量,能不能找承办的法官想法子判周佛海不死,谢冠生说:“难啊,这位老夫子是司法界的老前辈,话说不进啊!”蒋介石于是让谢冠生请王文俊到官邸吃饭,席间,蒋介石就提及能不能免周佛海一死,王文俊不卑不亢地婉拒了并建言:“如果委座给我手谕,我当然遵命办理。”蒋介石怎肯再留把柄与人?年11月7日,周佛海仍被判处死刑。但蒋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于年3月26日堂而皇之公开发表《准周佛海之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令》。
陈毅的诤友施文访
提起施文访,建国前在我苏中工作过的老一辈革命家,无不翘指称赞,他是共产党的真朋友,陈毅元帅曾称其为“诤友”。施文访,字文舫,原籍三仓人,后入赘唐洋镇联灶村当时的晓肇乡地主家,继承了妻子家的祖产,因此,他在唐洋西北角也算有名的大户人家。新四军东进后,给苏北人民带来了光明,施文访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开始拥护新四军,支持共产党。年10月,苏北著名爱国人士韩国钧等人发起,在曲塘召开了一次苏北军民抗敌联席座谈会,施文访欣然应邀参加了会议,经人介绍,他认识了陈毅,得到陈的教导和鼓励。从此,他走上了衷心拥护共产党,真诚与党交友的道路,参加了统一战线。从年起,先后担任过泰东县参政会参政员,泰东县唐洋区参政会议长,并曾当选过苏中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思想进步,表现积极,在家乡带头减租减息,给雇工增加工资,把家中的钢铁锡器,主动捐献给新四军制造武器,带头献田献粮,拥军优属。
军旅书法家丁嘉耕
丁嘉耕,著名书法家、作家。首都师大书法专业毕业。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编研室主任,大校军衔。曾任总后勤部政委秘书。现任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丁嘉耕是我国书坛泰斗沙孟海、欧阳中石教授的得意弟子。其书法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全国手卷书法展,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展、第七届全国楹联展、全军第一至五届书法展等国家、全军书法展余次。多次荣获全国书法一等奖。其书法作为国家礼品赠送联合国总部、比利时首相等多国国家元首。中央领导同志将丁嘉耕书法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乌克兰孔子学院。先后出访法国、奥地利等欧洲8国以及台湾地区进行书法交流。唐洋有不少名人轶事,如走出唐洋的贲司令(肖赫)、情系老区的管文蔚、开明士绅陈纬九等,这里不再赘述。
民风古朴孝字当先传承中华美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唐洋镇近几年来,各个领域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亲孝老”的社会风气也蔚然成风。由于生态环境好,家庭社会风气好,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时至目前,唐洋健在百岁老人9位,最长者已是岁。这些老人能安度晚年,益寿延年,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得益于芸芸孝星。申道山,唐胜三组的一位普通农民,然而,由于祖辈传统美德的熏陶,尊老孝老成了申道山夫妇几十年来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追求。他自筹资金几十万元,办起了东台市第一家经省民政厅批准的农家“托养院”,六十张床位,常年有几十位老人,在申道山清幽怡情的小院中安度晚年。申道山常说:“天下父母皆我父母。”他遵循这一理念,在自家院内先后为三位托养老人办过丧事,陪伴他们度过最后时光。他被评为东台市“十佳孝星”、“东台好人”、盐城市“道德模范”。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年开始他,办起江苏省第一家“民间孝文化论坛”。每年在他家举办一次年会,出席对象有当地群众孝星代表、镇村干部、有东台政协、宣传、民政等部门的政要领导,更有西溪文化界各类精英学者。活动主题围绕“孝文化”理论探讨,涉老研究,孝老交流,也有文艺助兴等等。曾任唐洋敬老院院长的张加开,把护理老人作为自己的“私活”,敬老院中五保老人杭开国中风卧床14个月,“久病床前有院长,不是亲生胜亲生。”张加开喂药端饭,擦洗扶坐,全由他一手承办,特别是在老人最后弥留之际的六天六夜,张院长形影不离,最后自己实在吃不消了,动员妻子来帮忙,最终,帮老人洗擦得干干净净,让老人含笑而去。除此而外,各村尊老敬老典型举不胜举。中苴村王海蓉,为了照顾和护理病残的叔叔,放弃大学毕业后找到的工作,最后带着病叔进婆家,她被评为盐城市“道德模范”。朝福村仲卫珠,丈夫逝世后,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不仅生活上照料婆婆,而且注意精神关爱,用三轮车推着婆婆到集镇观光。许腰村张琴,丈夫在外打工,她辞去工厂工作,回家照顾中毒后遗症的婆婆。安建村陈梅,不嫌脏、不怕累,21年如一日,将严重中风的婆婆一手承担护理。“这方面,政府也做了不少事。”吴秀来说。“近年来先后投资近万元,搬迁兴办了占地面积达30亩的敬老院,常年近百位五保老人,十几位寄养老人居住在那里。”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唐洋各村都办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空巢老人,有了活动平台,精神关爱得到落实。
宜居安乐绿色一直是唐洋主色调“在唐洋,绿色一直是主色调。”吴秀来有些自豪地介绍说。而各式别具特色的民居便掩映在这一片片的绿色之中。在一家民居前,我们驻足良久,没有院落,有的只是门前一片小花园,清澈的池塘、别致的凉亭、造型奇特的假山……不知道的以为这是一个街头小景,可惜屋主人不在家,不然一定要进门一探究竟了。而在公路边的一家三上三下的小楼上,屋主人还造出一个凉亭,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和煦光泽,院墙外的小花圃以五十厘米左右的白色小栅栏围着,显得恬静舒适。“经过多年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持续投资,家庭绿化已经成为我们这里寻常人家的习惯。”吴秀来说。
据吴秀来介绍,镇里根据“大集镇、小城市”的要求,围绕规划中的新、省道,按照年达10平方公里区域,5万人口的发展目标,邀请省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目前已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以及“潘堡河风光带”、“新元工业园、心红创业园”、“新镇区、核心区、老镇区”的“一带两园三区”总体布局,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为了使小镇更宜居,当地政府坚持生态宜居优先,建成公共绿化广场2个,面积平方米,农民公园1个,潘堡河、红旗河生态驳岸,绿化、水景亮化同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好雨水、污水、天然气管网设施,健全道路、绿化、路灯配套。规划新建室内农贸市场、大型购物超市、农民休闲公园、健康娱乐场所,健全城镇功能,让百姓真正享受城市生活。
“我们这还没有一家污染企业,已经有10家小塑料企业全部彻底关闭,关停并转小水泥企业1家。每一天的空气都是清新的,每天起来的心情都是愉悦的。”吴秀来介绍道。
成功注册
幸福东台微会员,并取得积分5分即可参加活动。也可输入“砸金蛋”参加活动。奖品有移动话费充值卡、充电宝及大流量上网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