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习指南病理病生仅供参考
2021-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前言—
长达一个月的考试月结束了,百感交集,把这一年的学习备考经验写下来,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都不同,仅供参考。我不是学霸,以下只是结合我的亲身经历来讲一讲我觉得还比较可行有效的方法。要强调一个问题,考试只是手段,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打好基础,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医师。我在今年1月9号,写了“一些想法”的第一篇,浅薄的阐述了学医的几个导向,下面的叙述也会根据这几个导向来。
01
病理学
没学习病理学之前,很多人都说病理学是看标本,学了以后,我觉得看标本只是一部分,病理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形态学科,它也是要讲机制的,学习病理学不要死记硬背,也要学会根据总论学到的去推测各论当中每种疾病的病理改变,同时要注意,病理改变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各种细胞及其产物的改变。
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讲述了(适应、变性、坏死、修复、循环障碍、炎症、癌症),各论则是对应各个系统的病变,其实各个系统的病变,大概来说,都可以归为“XX炎”和“XX癌”(即炎症和癌症,当然,在炎症癌症的病理变化的过程中,变性坏死,损伤修复也会伴随),总论可以理解为“万能公式”,而各论则是要把“公式”套进每个具体的疾病里面,去考查每个疾病具体的病理改变。
问题一:怎么学?
如上,病理学习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
①抓概念
②学会推,因为什么原因加上什么机制最终导致了什么病理改变,同时脑海里要对病变有个动态的过程(心血管系统里面的:二尖瓣狭窄为何最终会导致心脏呈现梨形心和体循环淤血;呼吸系统里面的: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消化系统里面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传染病里面的:原发性肺结核怎么转变成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里面的各型是怎么样的关系等等)
③做各种对比表,像肉芽肿,有异物肉芽肿、结核肉芽肿、风湿肉芽肿、伤寒肉芽肿、梅毒肉芽肿,想胃肠道溃疡,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这些都要加以总结和对比,画对比表
④大题结合镜下标本,学会初步的观察思路和描述
我觉得学校的病理课不错,我的理论课老师组合是姜汉国-甘思远-罗泊涛,实习课老师是附院的吴艳霞老师,都很好,很值得听。上述老师讲课都会讲分析和诊断的思路。罗泊涛老师在学习通还提供了讲稿,讲稿的内容非常详尽,对每页ppt都做了阐释并且画了重点。
病理学习:总论可以说是万能公式,各论其实就是把万能公式套进每个系统里面的疾病。
建议将学校讲的和你自己找的资源相互补充。
①预习:仍然是找一本讲义,哪本都行。看徐琦、小亮、贺银成,吉林大学病理学,都行。看完建议刷医考帮的考研题(病理是考研科目)。
②上课:主要是听老师的分析和诊断思路。病理实习课还是认真听认真看标本吧,老师会很耐心讲怎么看,怎么分析和描述出现的病理现象。
③复习:看讲义或老师的讲稿ppt。
问题二:怎么抱佛脚?
病理期末考试还是很nice的,老师不想你挂科。
选择题:刷以前的真题。
名解对比和问答题:有些班的实习课老师有课前小测的,小测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考试的内容,把小测的内容背熟就行。期末考试的大题或者对比题,都在病理同步练习上了。没有小测的班级找小测过的班级要一下题目就可以了,基本上也是同步练习上的。考前复习一下名词解释的英语吧,有几个单词还是比较容易混淆的。
病例分析:病例分析主要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那个(考了很多年了),也有可能会考“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这个我没见过题目)。
几个常见的病理
病理标本考试:老师会给一个复习切片和大体的ppt,没有的话,问其他班的同学或者找师兄师姐要一个吧。平时病理实习课,最好尝试自己描述一下镜下所见,不要怕描述的不好或者描述错。
02
病理生理学
问题一:怎么学?(主要是怎么自学)
推荐两个资源,任选一个看就可以:
①北京大学医学部吴立玲老师的病理生理学视频(这个视频,建议把ppt下载下来,照着下载下来的ppt听视频)
②医学教育网景晴老师的病理生理学视频(景晴老师的视频和讲义简洁明快,但是这个是执医考试的辅导视频,所以执医考试不要求的章节就没有对应的视频了)
我个人看的是景晴老师的视频
推荐的步骤:
①先看景晴老师的视频
②如果时间来不及,直接下载讲义,一边看视频一边画讲义。如果时间来得及,建议截屏,在视频结束以后,拿一张A3纸,比如酸碱平衡紊乱,就把A3纸平分成四折,每一块对应一种酸碱平衡紊乱,然后把景晴老师ppt里面的内容抄到对应那一块去(这样做的目的是,4种酸碱紊乱在一张纸上面,很明了,很清晰),比如肾衰竭,折成两折,一边是急性的,一边是慢性的。(自己抄一遍印象会比较深刻)
③因为视频是根据执医考试大纲来的,所以可能有些内容没有涉及,再看一遍书,
③做自编的那本习题集,然后把错题用荧光笔画出来,或者摘录出来。
(强烈推荐A3纸学习法,不限于病生,所有学科都适合用A3纸学习,A3纸最大的好处的就是,大张,可以把一章书或者一种病全部记在上面,一目了然,而且A3纸用不同的对折方式,就可以做成不同的对比表了,适合那些做很复杂的对比表)
问题二:怎么抱佛脚?
选择题的备考:刷真题和习题集
名词解释的备考:我拿到人卫绿皮书,然后把每一章主要的病理过程的名词解释,比如“充血性心衰”“急性肾衰竭”“DIC”“低张性缺氧”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比如“无复流现象”,全部抄到一张纸上面,然后复习。(因为我觉得先有的别人总结好的名词解释的资料太多了,没办法全部看完QAQ)
问答题的备考:同样的,我也没有去背现成的资料。我是看历年的真题都出了什么,然后归类到具体的章节,发现大题其实基本上是考心衰、肾衰、肝衰、呼衰的那几个重要机制,偶尔考一下水肿,低渗脱的机制,DIC和休克的关系也比较常考。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我就考前一天晚上和考试前几个小时按照上述思路背了一下)
病例分析题的备考:说实话,我自己做的不好。这种题目做好的办法就是认真听课,实验课最后一次课是讲病例分析的,一定要认真听。病例分析在病生里面,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判断各种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掌握判断的思路(这个非常重要!!)。
问题三:怎么联系临床?
病生是一门结合临床很紧密的课程,学校自编的病生教材上面有很多临床案例,有心的同学,建议还是认真看一下。
做病例分析,我认为第一个,要熟记各种常用的数值(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常见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常见血气分析指标等等),第二个,熟记各种经典的临床表现(比如各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等等,还有一些常见的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病理过程或者疾病也相应记一下),第三个,总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哪型缺氧的判断分析思路,当你拿到各种指标以后,按照怎么样的步骤进行分析,原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在代偿范围内还是代偿范围外,平时学习都要心中有数。
①根据各种数值和临床表现,先一条一条对应,通过合理的分析步骤进行串联,推测出可能的病理过程。
②推测出病理过程以后,在脑海里面回想一下理论课的内容,看看患者的病例资料里面是否符合理论当中的各种体现
③知道了病理过程以后,全方位复盘患者患病的整个过程
病生的内容,在诊断学(症状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各系统疾病)、儿科学,都会慢慢去深化体会,因此有些内容暂时不知道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也非常正常。
03
碎碎念
有几件事,让我感觉到了病理病生这两门课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件事,病理实习课,讲一个病例,分析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我们很多人是觉得慢性肺疾病导致的,但是老师说,在临床上看,其实慢性肺疾病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病人不会死那么快的,最终引导我们分析出了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后来病生期中考复习,我看了下休克和DIC那章书,书上说,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进展非常快,同时导致DIC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染,一旦感染合并DIC,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
病理课上,居然用到了病生的东西来推断直接死因,真的很神奇。
第二件事,我偶然看到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一份题,健康评估相当于是临床专业诊断学的略缩版了,结果发现,其实诊断学里面很多症状,检查,都在病理病生每个病理过程或者各论里面的疾病都会或多或少提到一些。
所以,如果说诊断学是要我们学会通过分析各种症状体征,运用各种检查来诊断出是什么疾病,那么病理病生就是在说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第三件事,我偶然又看了一次新冠的诊疗指南。在临床表现那部分有一段很神奇的话“重症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AI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酸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和MODS。”
新冠,SARS,引起的肺部病变,是病理的内容,而这些肺部病变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和伴随的病理过程,则是病生的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病理病生真的像一个万能公式,用这个万能公式,我们可以去推知很多疾病。
综上所述,我觉得病理病生应该好好学,书要好好看,有病例分析的机会要珍惜,遇到不懂的,翻回生理书和组胚书看看,多跟老师请教讨论,相信扎实的基础对学习临床学科和将来开展临床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当然,学习病理病生,有些内容你可能会觉得迷惑,不要担心,可能等到学习病理、内科的时候,就豁然开朗了,医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反复翻书,反复推究,来来回回的过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