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头衔陈春花老师的经历,值得美

2023-3-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原创/文字/李滨

-点击查看大图-

年8月3日,北京大学人事部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对陈春花老师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收到陈春花老师的辞职申请,终止了聘用合同。

作为一个拥有百度百科词条的人,陈春花老师的词条相当耀眼,她的抬头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原院长”。这次导致她遭遇学历舆情事件的关键是“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经历。

陈老师自述:她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随后留校讲授马哲课程八年(期间于北师大进修学习哲学与伦理学)。之后决定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后来找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推荐她就读爱尔兰欧洲大学DBA,并愿意成为她的论文导师。后来跟随苏老师进行论文博士项目的学习和研究。年到年,学了两年,拿了学位;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出台,才知道所获得博士学位未被认证。

因果清晰。根源就在于“博士学位未被认证”。

8月3日陈老师发布长文,回应与华为的关系、自身有无炒作以及网民关心的学历问题;同一天,北大发表声明终止其聘用合同。抛开华为与陈老师的是是非非,可以明显看到,舆论场中“专家”的身份和言论,正受到公众质疑。

早在7月25日,著名的饶毅教授发文,将陈老师的事和华大尹CEO的博士学位进行了对比,则更有深意。尹博士虽然也没怎么上过课,和陈老师一样相当于“函授”,有用项目合作换取之嫌,但是尹博士的学位却是“货真价实”,饶毅教授置疑的是尹博士头衔的“水分”。

话说回来,陈老师还是挺有水平的,我读过不少她的文章,也听朋友讲,听陈老师的课,全程无尿点,可见有没有学历和有没有能力,是两回事;只是,学历造假或存在瑕疵,影响了人声誉,让人对其人品产生怀疑。

在商业社会,用学术头衔包装自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时候,也并非刻意为之,或许是助手或第三方为了商业推广的需要,对没什么含金量的经历,做了夸大或粉饰,而当事人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久而久之,形成了社会共识,想推翻都难,可谓是骑虎难下。这种情况,在医美界,十分常见。

1

Medicalbeauty

医美专家的尴尬

头衔,由学历、学位、资质、认证、职务、获奖等历史资历共同构成。在欧美国家,其实学位这东西,并没有什么卵用,关键还是要看能力;我国也正在经历从唯学历主义向能力主义过度的进程之中,人们的认知正在迭代。

我相信在医学领域里,头衔造假是困难的,绝大多数的医美专家的学历不会有问题,但是打开每个人的页面,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大摞的头衔,其中不乏“第一人”、“泰斗”、“殿堂”、“领军人物”、“首席”之类的名誉称呼。我见过不少专家表示反对,但是架不住营销人员的热情,为了业绩,大家也只好听之任之。头衔的滥用,已经成为医美行业的通病。

陈老师有学识有能力,但是对学术头衔的管理与使用却不那么慎重,可谓大意失荆州,一世英名,不小心在小沟里翻船。头衔是个人品牌的一部分,越是名人,越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头衔,在这方面不能有侥幸心理,只要发布出去,往往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出问题,便会得不偿失,有时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说一般名人的头衔只涉及个人品牌,那么对医美医生来说,个人资质和认证这些,还涉及具体工作内容。

医美行业监管逐渐加强。一道一道监管的绳索已经将某些医美专家弄得越来越尴尬。比如:美容手术分级制度让部分专家无法随心所欲地做高级手术,美容主诊医师制度让很多全能的专家只能在限定的执业范围内执业。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有些省级行政区域内,明确规定了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的专业界限,外科执业资格并不默认可以做皮肤科诊疗,而是需要拿到皮肤科资格“认证”。这个认证包括: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美容主诊证书等。

美容主诊医师制度实施以来,经常听说有行业大咖被卫生监督的年轻执法员问得满头大汗。最典型的是从整形外科、美容外科转过来做非手术、轻医美项目的一些大专家们,默认以为激光、射频、超声、微针这些项目就是自己能做的,但是监管部门却不认可。有些医生会想办法让自己执业合规,但是更多的医生却认为我有真才实学、有江湖地位、有学术支撑、有专著傍身,所以可以例外。结果是例外没有出现,监管打脸却毫不客气。

医美监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实施。在这份指南里,医美专家做广告和市场营销也被严格限定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基本上失去了专家的自由度。拿专家们喜欢收集的各种头衔来说,现在就不能对外宣传使用了,曾经花了不少钱和时间搞来的证书、奖杯、奖章、聘书什么的,只能放在办公室里自己欣赏,一旦拿出去用就要自证这些“道具”具有足够的理由,否则就触碰了广告执法的边线,下场一般不妙。

2

Medicalbeauty

真才实学和资格认证

真才实学是内容,资格认证是形式。

真才实学是一个医生的内在属性,资格认证是一个医生的外在呈现。

声明辞职的陈老师也好,地位尴尬的医美专家也罢,其实都面临着真才实学与资格认证不一致的时候,如何解决公信力的问题。真才实学可以被身边人和熟悉的人、专业的人认可,但是公众却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验证真才实学,而是希望通过认证来获得确定感。所以资格认证很重要,是一个人真才实学与更多人发生关系的接口。

反过来,有更多的人拿到琳琅满目的资格认证,然后用于大众和媒体宣传,但是其真才实学却不足以撑起这些资格认证。

这是“名”与“实”的自然冲突。虽然大家认为名副其实最好,但是名超其实更能获得利益,所以名不副实,名超其实,有实无名,有名无实等各种名与实的关系都可以用来“牟利”。正向操作是名超其实,反向操作是名不副实。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心法。医生要名副其实,包括两个重要部分:

1.虚名不可贪。曾几何时,卖证书是颇为兴旺的医美专业会议的盈利模式。那时候医生弄了证书,包括学历、临床科研教学的职位、委员会和专业组织的名头、艺术文化等跨行业的加持,只要够得着的都要。这些大多是虚名,曾经有用,现在基本都是鸡肋。因为名誉和title上平台、做宣传有《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管着,这些虚名大多见不得光,也就没用了。

2.认证不可少。陈老师的博士学位如果“认证”了呢?那么后面的博士后经历也就成立了。这样就不会有这次声势浩大的舆情事件,也就不会牵出华为、北大这些大机构来加升舆论的热度。不可否认,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有很多学历和工作经历都发生了变化,就像过去参军,复员转业后当兵的时间算工龄,也像某些非全日制高校的学习经历被视为“同等学历”,美容医生的很多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如果不是路径清晰、没有歧义、证书过硬的话,那么就必须做好认证;否则都有面临陈老师一样的风险,一旦成为公众人物,就会备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kallyfashion.com/yzyy/13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